護碧水 繪新綠 美“榕顏”
福州久久為功推進城區水系綜合治理
從生態環境有待提升、散亂排污的園區,到整治一新的園林明珠,重現光彩的西湖,正是福州堅持不懈推進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的縮影。
時光回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,伴隨城市發展,福州患上了內河污染、水體黑臭、易澇難排等城市病,治理內河污染,讓其重回水網交錯、河道縈繞的如畫景色,是市民的熱切期盼。
1992年,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內河綜合整治檢查匯報會上,前瞻性地提出了“全黨動員、全民動手、條塊結合、齊抓共管”的治水方略。
按“統一規劃,綜合整治,分步實施,分步治理”的策略,福州水系治理開始多管齊下——河道整治、源頭治理、內澇治理、生態引水。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視關心和支持下啟動的西湖污染治理,通過截污、清淤、補水的科學方法,讓蒙塵的明珠成為城市的亮麗名片。
“努力實現把福州內河建成文明河、經濟河、旅游河的目標。”“福州要突出山水主題,加強內河整治改造,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環境。”在福州,一場關于治水的接續奮斗,由此展開——
“在主城區范圍,規劃有139條內河,總長約295公里。”市城鄉建設局局長陳漠誠介紹,2011年,我市通過截污、清淤、駁岸整修、景觀建設等手段,完成32條內河階段性整治。福州城區內河綜合整治項目還榮獲2012年度全國人居環境范例獎。
水城福州,治水攻堅仍未止步。
2016年,在梳理出800多個問題清單的基礎上,主城區92條主干河道(含44條黑臭水體)按流域“打包”,7個水系治理項目包向全國“招賢”;2017年底,44條黑臭水體告別黑臭;2018年,福州被評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;2020年,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》,對“福州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創新機制”等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進行全國推廣,福州“探索構建河湖系統治理長效機制”入選“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”……
為守好這張山水城市的標志性名片,福州在全面推行“河湖長制”“河長日”機制的同時,又把目光轉向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新課題。
全省首創成立的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,組合完善防洪、排澇、調水、治污等功能,讓全市上千個庫、湖、河、池、閘、站實現統籌調度、精準管理。
2021年,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“打造福州水系智慧調度與管理新標桿,助推建設‘數字應用第一城’項目”榮獲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獎(中國賽區)能源和環境大獎。
115條河道建成開放,500多公里濱河綠帶、379個串珠公園、4000多畝綠地串聯水系,連續4年黑臭水體治理群眾滿意度達90%以上……福州的治水成績單,已是滿滿亮色。
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藍圖,我們將堅持‘3820’戰略工程思想精髓,始終牢記‘繼續把這座海濱城市、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,更好造福人民群眾’的囑托,持之以恒做好‘水文章’,力爭到今年底,80%以上城區內河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IV類水標準,讓與水為伴的幸福畫卷在榕城大地持續鋪展。”陳漠誠說。
——來源:福州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