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謀劃
治河有法可依
福州大規模治理內河,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。《習近平在福州》一書中,受訪者市政協研究室原主任戚信總說:“在習書記來之前,福州市內的河流基本上都是臭水溝,很多年都沒有徹底解決,群眾反映強烈。他來了之后,很重視這件事情,把內河整治提上重要議事日程。”
1992年這場匯報會后,依法治河加速推進。1993年9月21日,本報刊發《〈福州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〉昨起實施》,內河管理走上規范化、法制化軌道。
習近平同志還為福州內河治理留下許多創新做法。早在1991年,為掌握內河現狀第一手材料,他推動編寫了《福州城區內河基本情況普查》,這是福州第一本完整的內河資料,成為內河治理的寶貴工具書;他謀劃實施《城區內河污染綜合整治規劃》,致力于提高內河水質;他推動建設福州市第一座污水處理廠——祥坂污水處理廠,明顯減少了白馬河和大慶河的污染。
“可喜的是,按照習書記經常講的‘工作要一任接著一任干’的要求,福州市對內河整治常抓不懈。如今,河清水暢的愿望正在變成美好現實。”戚信總說。
2011年,32條內河完成階段性整治。2012年,福州水系治理項目獲全國人居環境范例獎。2017年3月31日,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揭牌,實現城區涉水職能“一家統管”,此舉屬全省首創;當年12月,五城區44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。2018年,福州獲評“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”。如今,四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達109萬噸/日。
人人參與
護河愛水成風
1995年2月25日,本報頭版刊發的《我市下大力整治內河污染》提到,就在前一天,習近平與3000多軍民冒雨參加了新西河挖河工程的義務勞動,彰顯了人人參與內河治理的精神。
時至今日,這種精神仍在福州傳承發揚。2020年,為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工作,市委、市政府研究決定,將每年的3月14日定為福州市“河長日”,并自加壓力,在水質全面提升目標完成之前,把每月14日都作為“河長日”,開展集中巡河護河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等活動。匯聚民間河長、企業河長、巡河志愿者等力量,福州治河營造了人人關心、人人參與、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。
73歲的柯文灃,是晉安新店鎮一名“民間河長”。他告訴記者:“原來的河水飄著惡臭,經過治理后,水質明顯提升,小區空氣也清新起來,生態駁岸讓河道充滿生機。很多居民自覺加入護河愛河隊伍,發現破壞內河環境的問題,會及時發出提醒。”
今年2月,水利部公示2021年度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擬激勵市縣名單,福州榜上有名;4月,福州啟動“護河愛水、清潔家園”行動,持續提升全市河湖水系治理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水平。
持之以恒
治河造福人民
2010年,習近平同志來榕考察時指示,福州要突出山水主題,加強內河整治改造,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環境。2021年3月,他再次來榕考察,留下“希望繼續把這座海濱城市、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,更好造福人民群眾”的殷切囑托。
時至今日,福州河湖水質達“十三五”以來最好水平。“兩江四岸”迎來美麗升級。115條河道建成開放,500多公里濱河綠帶、379個串珠公園、4000多畝綠地將內河水系全部串聯。最近4年來,福州黑臭水體治理群眾滿意度均在90%以上,福州內河已成為老百姓的幸福河。
72歲的鼓樓楊橋河南社區居民潘志貞告訴記者,現在的新西河成了她的休閑打卡地。“大伙兒一起鍛煉身體,共享和諧美好的城市生活。什么是福氣?這就是福氣!”她笑著說道。
目前,四城區規劃河道139條,總長度約295公里。與水為伴的幸福畫卷在福州持續鋪展,力爭到今年底,80%以上城區內河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IV類水標準。
——來源:福州晚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