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必須以最嚴的保護措施呵護最好的生態資源,期待物種再‘上新’!”年初,武夷山國家公園“官宣”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階段性成果,許多人得知調查又發現6個新種后,如此呼吁。
“保護生物多樣性,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,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。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對今后的工作這樣要求。
廣大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增強,關心范圍越來越廣、格局越來越大,從起初的大氣、水、土壤,到生物多樣性保護,再到如今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大家不僅希望青山常在、綠水長流、空氣常新,更期盼與山水相融、與生靈共處。面對越來越高的要求與越來越多的期盼,國家和地方聚焦生態環境保護上下合力,立足體制機制創新精準發力,工作層層推進,成效有目共睹。
誰是最堅定的生態守護者,誰就會是最終的獲益者。作為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,福建積極承擔一系列改革探索任務。除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管理外,還率先把碳達峰、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,不斷健全完善更加豐富立體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。同時,致力于抓緊抓好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,推廣筼筜湖、木蘭溪治理和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經驗,打造“福建福道”品牌,交出了一份“既美生態又富百姓”的優異答卷。
榮譽是肯定,更是激勵,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繼續努力創造更好成績,為建設更綠更美的家園貢獻更多福建樣本、福建經驗。
——摘自《福建日報》